《1979:文豪,从知青回城开始》简介:对象陈巧巧考上燕京大学,许跃新回京成为无业游民,他们都有光明的前途。看着床上如花似玉,尚在睡梦中的陈巧巧,许跃新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:做个文豪,把她娶回家!《高山下的花环》、《牧马人》……一部部名篇在许跃新手下诞生,不知不觉中,他已迈向文坛的巅峰。忙时埋头写文,闲时同名家畅谈一二,和王朦聊新时期文学,领着陆遥看球赛,和聂位平学下棋。为储存堆积成山的读者来信,还有珍贵的古籍珍玩,再买个一二十套三环内的房子……偶尔,再发表两篇所学专业文章,在这春风遍地的年代直达天听。
1979:文豪,从知青回城开始相关内容
1979:文豪,从知青回城开始 第1章 《高山下的花环》 试读
“吴姐,你家跃新在矿上干得好好的,怎么辞职了呀?”
“啥!这孩子辞职了?你从哪听到的呀?”
“巧巧回家跟我说的。她说跃新打算全心搞创作,赚稿费。”
“哎……这孩子,真是不省心!他还跟我说是请假了,我回家得好好问问他。”
春末时分,京城朝阳菜市场,两位穿着得体的中年妇人买完菜走在回家路上。
其中,被称作吴姐的妇人听说儿子辞去工作后,立即大惊失色,恨不得生出翅膀,立即飞回家问清是怎么回事。
……
此刻,HD区五道口,青华大学教职工宿舍楼下。
许跃新拎着装有信封的布袋,大步流星朝围墙外走去。
信封内是他潜心创作半个月的文稿,题为《高山下的花环》。许跃新打算把它寄给《人民文学》,好赚取第一笔稿费。
作为穿越者,许跃新太想赚钱了。
前世,许跃新是一位全职作者,每天高强度更新两万字,最后身体顶不住高强度劳动,在一个深夜昏了过去。
等到恢复意识时,他已经成为在东北插队的同名知青。
许跃新当时正躺在床上,眼刚睁开,就有一名如花似玉的女知青凑到跟前,眼泪汪汪感谢他的救命之恩,不停地嘘寒问暖。
在女知青温热软糯的道谢声,以及旁人的惊喜声中,许跃新回想起事情经过。
生产队组织捕鱼,全公社最漂亮的女知青陈巧巧在清理渔网时不慎落水。
原身跳进水中把陈巧巧救上来,自己却被水呛得陷入昏迷,直到如今醒来。
呼……也不知道原身是不是穿成了现代的自己。
如果是那样,他还挺幸运的。毕竟自己身为年代文作者,拥有一群说话好听,富有而慷慨的读者。
感叹那小子运气好的同时,许跃新开始了在1978年的生活。
原身是京城知青,参加两届高考均以落榜告终,被他救下的陈巧巧则已金榜题名,录取到燕京大学即将入学。
在许跃新醒来后,陈巧巧变成了他的小尾巴,没事就找他说话,两人间很快变得无话不谈。
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,一段时间后,陈巧巧搭上回京火车,临走前依依不舍地向许跃新表示以后一定要保持联系。
站台上,许跃新看着陈巧巧白里透红,富有古典美的脸蛋,还有清水般灵动的眸子,终究是难以忍住,想要做些什么。
结果,还没等他下手,陈巧巧主动A了上来。
“相信我,我一定不会忘记你的。”
陈巧巧张开双臂死死搂住许跃新,呜呜哭着说道。
许跃新给整不会了,足足用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,反手抱住陈巧巧衬衫下的纤腰:“别怕,我们一年内肯定能团聚。”
许跃新说这话时,想的是通过高考回城。没成想半年后他爸恢复工作,直接把他给调回来了。
听说许跃新回城,陈巧巧和父母携礼物登门许家,向他表达感谢,两家父母由此认识。
不久,许跃新根据知青返城政策安排,进入京西煤矿当工人。
煤矿距离燕京大学很远,许跃新和陈巧巧写信联系了一段时间。
结果几次书信往来后,陈巧巧那头开始不回信,就像蒸发了一样。
害,人家是燕京大学的高材生,跟自个一煤矿工人间,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。
哪怕最初因为救命之恩,两人间走得近了些,时间一长还是得各奔东西。
作为活过一世的人,许跃新对此倒是看得很开,没有过多难受,只是有些感慨,脑海中时不时闪过陈巧巧那张明眸皓齿的脸蛋。
说实在的,许跃新自己也不喜欢这份煤矿工人的工作。
呆在矿上,每天不是下井就是检修,许跃新就算身强体壮吃得了这个苦,时间也被占光了,哪还有功夫干别的。
作为穿越者,许跃新总不能挖一辈子煤。要知道他在回城前,就已经开始默默制定发财计划。
而发财第一步,就是辞掉煤矿工作,腾出时间和精力好干别的。
许跃新在给陈巧巧的信中透露过辞职意向,并于数天之前付诸实施。
辞职后,许跃新回到家里开始创作,对父母只说是请假休息一段时间。
在自己写作出成绩前,不能让他俩知道。他们肯定不会同意自己丢掉铁饭碗,从事常人眼中缺少保障的文学创作。
至于为什么是写作,而不是别的活计比如做生意,则是因为眼下写作的性价比很高。
1977年,国家恢复稿酬制度,发表一部数千字的短篇小说,至少能赚到普通职工半个月的工资。
优秀的作者,不仅收入丰厚,且能获得崇高的社会地位、广泛的名誉,以及无数迷妹。
许跃新不仅想要钱,还想要名声,所以选择了创作这条道路。
信封里这部《高山下的花环》,是许跃新打算用来投石问路的作品。
目前祖国南疆的入境作战刚结束,大众注意力还集中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上,正是发表这部作品的好时机。
当然,考虑到原作是前线访谈形式发表,而许跃新自己没有去过边境一线,所以他在创作时针对这一点进行过修改,以免后边被人问到。
走出家属楼下的围墙,许跃新站在邮筒前,拿起信封准备扔进去。
这时,他感到一丝犹豫。
确定要邮寄吗?
平邮的速度慢,加上排队审稿的时间,不知道会用上多久。
再考虑到作品未必能被录用,后边可能还得转投,时间就更加难以控制。
倒不是许跃新对作品质量没自信,《高山下的花环》作为一代经典,水平无需多言。
问题是再好的作品,都有可能不对编辑胃口。像陆遥、陈中实等人的作品,都曾屡遭退稿。
还得考虑到内容审核。《高山下的花环》中的一些情节桥段,可能会叫编辑觉得不适合公开发表,这也得考虑在内。
想来想去,许跃新最后把信封收回布袋,决定亲自去《人民文学》一趟,把作品交到编辑手中。
成的话就发表,不成就再换一家,来个痛快的。
搞钱也好,出名也罢,两件事都宜快不宜慢。
相关推荐: